8月3日,據韓國《東亞日報》報道,韓國國內近日首次檢測出德爾塔變異株的衍生病毒“德爾塔+”,傳染性比德爾塔更強。那么,這個“德爾塔+”到底有多大威脅?
韓國首爾民眾排隊做核酸檢測。圖據海外網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發(fā)布的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學報告顯示,132個國家和地區(qū)報告發(fā)現了德爾塔變異株,而據印度媒體報道,印度衛(wèi)生官員6月22日表示,德爾塔病毒“升級”變成了“德爾塔+”,印度政府已“德爾塔+”列為“值得關注的變異株(VOC)”。
“德爾塔+”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于今年3月29日在歐洲首次被發(fā)現。此后,在全球共發(fā)現了156個“德爾塔+”序列。根據追蹤新冠病毒序列的國際毒株聯(lián)盟數據,印度的首個“德爾塔+”序列于4月4日被發(fā)現,隨后在六個邦共發(fā)現了八個序列。印媒報道稱,印度首例“德爾塔+”感染患者為中央邦博帕爾的一名65歲女性,她此前感染新冠并已康復。
俄羅斯當地時間6月29日,俄羅斯聯(lián)邦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(jiān)督局負責人、總防疫師波波娃表示,俄羅斯發(fā)現一例感染“德爾塔+”毒株的病例。
印度政府援引科研機構的話說,這一毒株具有傳播能力增強、與肺細胞受體結合力更強、可降低單克隆抗體反應等主要特征。
其實,新冠病毒的變異株遠遠不止德爾塔這一種。早在今年2月份發(fā)表在《病毒學報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,新型冠狀病毒自2019年底流行至今,已演變出800余個不同亞型或分支。此前,世衛(wèi)組織世界衛(wèi)生組織5月31日宣布,把最早在英國、印度等國發(fā)現的新冠變異病毒的名稱改用希臘字母命名,包括Alpha、Beta、Gamma和Delta,屬于值得關注的變異毒株,意味著其在世界范圍內引發(fā)的病例多、范圍廣,并有數據證實其傳播能力、毒性強,或導致疫苗和臨床治療有效性降低。
據“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”(GISAID)數據,5月17日,Alpha占據全球變異毒株感染數的69%;Beta在2020年5月南非的樣本中首次被發(fā)現,目前全球已有130個國家發(fā)現Beta相關病例,傳染性較強,免疫逃逸能力非常強;Gamma變異毒株最早在2020年11月巴西的樣品中被發(fā)現,是南美地區(qū)疫情最主要的新冠病毒毒株,并已經傳播到包括美國、英國、俄國在內的75個國家。
除以上這些變異株外,最早在秘魯發(fā)現、目前已遍及南美洲的新冠變異毒株拉姆達(λ)近日也受到關注。日本研究人員近日在美國生物學開放獲取預印本BioRxiv、尚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指出,新冠病毒的拉姆達變異毒株不僅具有高度傳染性,而且有可能逃避中和抗體。目前,這一變種已經擴散至30多個國家。